张骞出使西域都经过了些地方,路线是什么?

2025-05-18 12:53分类: 旅游攻略 阅读: 0

一、张骞出使西域都经过了些地方,路线是什么?

1、天山北路:西安—敦煌—哈密—乌鲁木齐—伊犁—现原苏联境内—罗马

2、西域北路:西安—敦煌—哈密—吐鲁番—焉耆—库尔勒—库车—阿克苏—喀什—帕米尔高原—中亚

3、西域南路:西安—楼兰—且末—尼雅—和田—喀什—帕米尔高原—中亚

二、丝绸之路

丝绸之路,简称丝路。是指西汉时,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,经甘肃、新疆,到中亚、西亚,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.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,故得此名.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,包括南道、中道、北道三条路线。

三、孟郊写的诗

   是出自<<诗经>>的

 孟郊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折断处,那就是中唐。而他恰恰出生于这最中间的一年,751年。有的学者说,以前的千百年到此为止,今后的千百年由此开始。

    这一年安禄山开始谋划4年后的安史之乱,所以这8世纪的最中间一年,成了大唐乃至中国文化史上最关键的一年。而这一年,唐将高仙芝还在今天的哈萨克败于阿拉伯人,确立了阿拉伯人今后在中亚的统治……

    所以孟郊出生在历史转折处,在他出生之前,大唐的文化光芒万丈。

    后来孟郊终于长大,即将远行,看见母亲为自己缝衣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
    母亲为自己缝衣,要让他记住母亲对自己的爱,而他亦为母亲种上萱草: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。慈亲倚堂门,不见萱草花。”

    他要让母亲记住他自己就是那丛萱草,虽然人已经远行,但他的心还在这里。

    每一次远行,他终究是放不下母亲,所以让一束萱草来代替自己,也不知他种这萱草种了多少次了。他参加了两次会试,才于46岁那年考中进士,诗人春风得意,写下一首《登科居》:

    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崖。

    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    到了长安,他与年纪比他小许多的韩愈结为了忘年交,韩愈很喜欢这个朋友,说“我愿身为云,东野变成龙”——孟郊又字东野,说他愿意做云供孟郊这条龙驾腾而能一起俯仰天地。

    所以韩愈为孟郊留了很多诗:他向众人推荐孟郊时将华丽的词语赋予他:“有穷者孟郊,受材实雄骜。冥观洞古今,象外逐幽好……”也常常用诗一答再答孟郊,只是那诗实在太过拗口,不见有花也就无心情录于此。

    而孟郊也喜欢这个朋友,别韩愈总是一别再别——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》: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秋桐故叶下,寒露新雁飞。

    远游起重恨,送人念先归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《汴州留别韩愈》:

    不饮浊水澜,空滞此汴河。

    坐见绕岸水,尽为还海波。

    四时不在家,弊服断线多。

    远客独憔悴,春英落婆娑。

    汴水饶曲流,野桑无直柯。

    但为君子心,叹息终靡他。

    孟郊总是有一颗孝心,告别韩愈,想到的还是母亲缝的那件衣裳,如今已经断线多多,是该回家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孟郊直到50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,他便把母亲接来溧阳。从此,他无须再种萱草,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,孟郊终于告别了游子的身份。

    他在任职期间,不理公事,被扣了一半工钱。最后几经辗转,定居在了洛阳。60岁时,母亲去世,他辞去了官职。

    也许这后半辈子忍着为官的不得意,只是为了母亲而已。

    后来有人再以官职相邀出仕,他携家眷前往,病死在赴任途中。

    时为814年。

    韩愈为孟郊写了墓志铭,说他:“内外完好,色夷气清。”用最收敛的语句作出了最高的人格评价。

    这年,正是814年法兰克帝国的查理大帝去世。他去世后,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,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,形成了东、西两个王国。这两个王国演变成今天的法国和德国。

    查理大帝的时代,不仅仅意味着两个国家的形成,更意味着西方文明的最初形成。所以查理大帝临终时,已经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:我们西方人拥有一种根本不同于拜占廷和伊斯兰世界的文明。

    西方文明从此诞生!

    而孟郊的去世,很巧合地也意味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交替。在他死后两年,李贺也死了;在他死后五年,柳宗元也死了。但李商隐在他死之前两年出生,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余秋雨说:“中国由豪迈放达走向神秘温情。这正是最大的转折。”

    814年,东西方的地位从此开始微妙地逆转。一个国王和一个诗人的去世,留下了无限的可能性和预示。

    沧海桑田,最终,留下的还是那首游子诗。

    所以余秋雨说:“不管转折前,还是转折后,总有很多文人颠沛流离,或寻路,或壮游,或被贬,全成了游子。孟郊那首诗表明,不管是谁,不管怎么游,都离不开对母亲的思念。放大了说,中国历史不管怎么转折,都拉不断慈母手中之线,总是伦理结构的延伸。或者说,中国的历史灵魂就像游子,被控于伦理结构。这样,‘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’,也成了一个历史寓言。”

    而孟郊于母亲的北堂之前种下的那株萱草,也宛若这诗一般,种在了中国游子的心里。

    母亲的爱天高地厚,孩子的爱只能化为一株小小的萱草,承接母亲博大的爱的光辉,好好成长,就是一种报答。

上一篇:德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?

下一篇:广西崇左市有什么地方好玩的呢?

相关推荐
返回顶部